他晚年曾在病房指著一幅1974年〈巍巍乎高山誰知〉的自繪畫作說:「沒人看得懂。」37年過去了,古諺云:「真相是時間的女兒」,經過時間的淘選沉澱,在歷史裡,一個人開始可以被看懂被理解。

8月12日至9月13日於史博館國家畫廊舉辦的「朱龍盦105歲書畫紀念展」,共展出朱龍早中晚期百餘件書畫作品,與傅狷夫、何傳馨之書信和其子朱甌之家書,韓登安、陶壽伯、王壯為、吳平等名家所刻用印,元、明時代及自製之古琴,並輔以相關出版品、年表的述寫,全方位地展現朱龍盦的藝術人生。

朱龍盦溫文儒雅的笑容,彷彿在不同的時空看顧著其子朱甌。他在寫給朱甌200多封的家書中,訓示著做人做事的道理,同時也映寫出個人的價值觀。
朱龍盦(1907~1975),名雲,字龍涵,任職於警界,謙遜敦厚,由於天生對書畫的熱愛,以函授方式師從北京書畫大師胡佩衡,後以詩、書、畫、琴四藝著稱於當時藝壇,早在「西泠書畫社」成立次年(約1926年)即與傅狷夫、王展如、高逸鴻等名家先後加入而為社友。渡海來台後,成為「十人書會」、「壬寅畫會」中之一人,與畫壇諸友交善,後於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書法、音樂系教授古琴。齋號名「六穉齋」,謙稱其在「詩、詞、書、畫、古琴、拳劍」六藝上的造詣未深,姚夢谷稱其「一身是文化」,徐復觀更以「得見技巧與人格之統一,得見真文學真藝術之光輝」盛讚朱龍盦。他性格淡泊名利、剛正狷介、真誠專注,生前從未舉辦過個展,默默耕耘於中台灣,雖當時畫壇咸高尚其名,但至今相關研究與資料並不多,藝術成就鮮少人知。病逝後次年(1976)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書畫遺作特展,妻子吳韻如慷然捐贈史博館15件大作及一床古琴。


文章來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110916/85/2ytch.html?type=ne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 的頭像
   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

    bensonsano0的部落格

   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