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從1930年代波麗路西餐廳在大稻埕開張的那天起,西餐便成了台灣高級飲食的代名詞,在美國和西歐的文化輸入催化下,西方食材不僅是品質和美味的保證,也象徵廚師接軌歐美烹調技法的認可,餐廳業者以搶購頂級進口食材(如松露、白蘆筍)凸顯經營實力,而消費者們更藉由原汁原味的西餐證明財力、品味和地位。於是長期以來台灣的西餐必定標榜進口食材:挪威的魚、北美龍蝦、西歐菠菜和美國蘿蔓、德國豬肉和美國牛肉,就連蘋果派裡的海鹽也要出自法國Guérande空運來台。

1990年代中後期本土意識抬頭的政治正確性,間接激發在地食材的被重視,台灣的西餐神話因此有了第一次反動。2000年後「全球在地化」逐漸影響全球餐飲趨勢,台灣業者不僅跟風將西餐形式在地化,其中星級飯店的外籍客座主廚為求實驗性和話題性,紛紛以大量本土食材入西餐的創新手法作為號召。

2006年提出「食物里程」(Food Miles)的Tim Lang認為,採用在地食材除了節能減碳,在地生產的新鮮特性也符合食用利益和本土經濟發展,這種綠色經濟的論調不僅瞬間成為台灣飲食主流,更加速自詡引領飲食潮流的西餐業者,以本土食材替換進口原料的決心,而台灣小農栽種畜養有機、無毒產品的高品質也是一大動力。


文章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110916/123/2ytct.html?type=new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 的頭像
   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

    bensonsano0的部落格

    劉惠玲檔詠舶致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